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83441
最好不当院长,继续还做专家-访同仁韩德民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5日 医业网
     《北京晚报》2002年7月3日:

    辽宁盘锦地区的农民,但凡有个疑难病症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去北京找德民。而他们到北京找到德民,就一定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治疗。也许他们都没想到,他们的这一“特权”足以让北京,乃至全国的患者嫉妒。因为他们找的德民就是北京同仁医院的院长韩德民。

    采访韩德民也许比挂同仁医院的号还难。因为韩德民工作忙,事先预约的时间顺延了一个小时。同样因为工作忙,采访的时间被压缩到不足一个小时,并且被不断响起的电话所打断。

    像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领导一样,韩德民的办公室里也有一排大书柜,出人意料的是,书柜里面不仅有医学、管理书籍,还有许多像《中国书画鉴赏》、《古今文学名篇》、《一丹随笔》等“闲书”。不过,韩德民对记者说:“现在,业余爱好都牺牲掉了。”

    一
, http://www.100md.com
    韩德民能够有今天,也许确实应该感谢盘锦地区朴实厚道的农民。1968年,17岁的韩德民来到盘锦农村插队。当地农民没想到,这个来自大连的中学生干起农活儿来还真有两下子,18磅的大锤一口气抡了180次,夺得全农场冠军,其他农活更是不在话下。结果一两年的工夫,韩德民就被选为生产队长。他说,当时就是下定决心扎根农村60年不动摇。

    “也许我更应该学农。”说起在农村时的事情,韩德民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我在的那个生产队有三百六七十号人。种水田先是亩产800斤,后来上了千斤,是整个农场的样板田。割麦子的时候,大家都扎上头巾,手拿镰刀,在田头一字排开。我分完活儿,一声令下,大家齐刷刷地比着干起来,最先割到头的人英雄得不得了。不过,这第一一般都被我给抢了。站在田垄上,抬头望去真有种‘摘把云彩擦擦汗的感觉’。归仓的时候,一两百斤的稻谷往肩上一担,也是一字排开,一颠一颠地走上几里地,担回场院。闻着稻谷和泥土的香味别提多自豪了。”

    韩德民的生产队年年得先进,令韩德民成了村里的一个“宝”。这一成了“宝”也耽误了韩德民不少事情。那会儿,插队知青已经陆续被招生、招工回城。韩德民一直是首选的对象。不过,村里死活不让他走。这一下子就耽误了五次回城的机会。
, 百拇医药
    1973年,韩德民作为可以教育好的“黑五类”子女,破例参加了高考考试。考试成绩十分优异。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看了韩德民的简历后,找到他所在的盘山县县长,说这个人我们要了。县长当即拍板,送德民去上大学。当时,韩德民正带领着社员们修大堤。接到通知“无论如何必须回去”。

    很快,德民要走的消息传遍了村子,村民们都舍不得让他走。韩德民找到村支书说:“不成,我就不走了。”支书摇摇头说:“这是县里定的,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临行前,村里的大婶偷偷把德民的衣服都洗干净。走的那天给德民叠好、包好。那天,全村人都出来送德民,一直走了五里多地,把他送到车站,送上车,直到看不见为止。

    二

    这就是天意。中国的广阔天地少了一位出色的农把式,但中国医学界却多了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不过,从农村到大学确实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刚开始的日子,韩德民总觉得自己是在梦里,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是,很快韩德民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深深体会到机会来之不易。中国医科大学有个第四教室,每天下了课,韩德民都要到这里上自习,一直学到夜里12点。不久,韩德民就成为学校“又红又专”的尖子,并且可以独立进行甲状腺等外科手术。
, http://www.100md.com
    四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大学毕业的时候,韩德民的最大愿望就是当一名外科医生。但是,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他被分配到学校北镇廖屯战备医疗队,进了耳鼻咽喉科。韩德民想不通,到了医院后两个星期没上班,在宿舍门前开荒种地。晚上黑着灯,不吃饭、不见人。

    但是,年近70的耳鼻咽喉科老主任张立觉得韩德民是个难得的人才。几次三番上门找韩德民谈心,可韩德民一句话都不说。一天晚上,下着大雨,张立穿着雨衣,在泥泞中摸到韩德民的宿舍,从怀里拿出几个热腾腾的粽子,放到韩德民面前,说:“是熊老师(张立的老伴)包的,快吃吧。”韩德民被感动了。他说了句:“我认命了。”第二天,韩德民到耳鼻咽喉科上班了。

    成了自己的徒弟,张立也就没了笑脸。解剖是耳鼻咽喉入门的基础。为了让韩德民尽快掌握专科解剖,张立白天出诊手术,晚上亲自指导他做尸头解剖。有时候,张老爷子还利用学校开会的机会,为韩德民背回一个个尸头来。三个多月的“急训”,韩德民对耳鼻咽喉科解剖有了相当的了解。乳突手术一般医生三年后才敢做,韩德民三个月后就能独立操作了。农村广阔的天地再次为韩德民提供了广阔的锻炼空间。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 百拇医药
    韩德民出色的工作能力再次引起各方的注意,他被调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着,韩德民抓住机会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日本鼻科学会主席山下公一教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访问时,正赶上观看韩德民手术。山下一眼看上了他,感到这个年轻人身手不凡,手术做得非常漂亮。于是,主动邀请韩德民到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当时,韩德民已经申请到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正在办理赴美手续。可是,求贤若渴的山下先生亲自出面,没几天的工夫,韩德民赴日留学的手续全部办妥了,而且日方还提供所有费用。

    韩德民去日本与其说是留学,不如说是去讲学,只是他的讲学靠的是他精湛的手术。在日本,外国医生做手术是不可能的,可是,韩德民却开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医院领台手术的先例。很多日本医生一遍又一遍地观摩韩德民的手术录像。因为当时日本国内还没有人能够做出如此完美的手术。

    按照韩德民自己的设想,在日本工作学习一年后,继续到美国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但是,山下先生盛情挽留他,希望他能够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韩德民被说动了,不过他也提出自己的条件“两年学完四年的博士课程。”韩德民说到做到了。两年取得了医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两个学位。
, http://www.100md.com
    山下先生热切期待韩德民能够留下来,而美国克森内教授也发来了热情的邀请。但是,韩德民都婉言谢绝了。他的目的地只有一个———中国。

    三

    韩德民回国工作理所当然选择的是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但是,北京同仁医院一位在日本进修的医生向自己的医院推荐了韩德民。当时,同仁医院的党委书记两周一封信,盛情邀请韩德民到同仁医院工作。1990年,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政府为引进韩德民一路绿灯。1991年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韩德民终于来到以眼科、耳鼻咽喉为重点的北京同仁医院、北京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读博士后。

    1992年,加盟同仁医院刚一年的韩德民制定出台了耳咽喉———头颈外科十年发展规划:“三年打基础、三年图发展、三年上水平”。几年后,韩德民担任所长的北京市耳鼻咽喉所用国际上最新的鼻内窥镜技术不仅治疗了几千例五官科各种常见疾病,而且不用开颅开刀,只从鼻孔、耳道、口腔里进入,就可以解决上至颅底,下到咽喉、食管部位的疑难病。从此,人们提起同仁医院已不光谈著名的眼科,到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等手术的各地病人也排起了长队。而在韩德民身边也聚集了一批硕士、博士、博士后,形成国内群星璀璨的学科群体。
,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1月,韩德民被推上了有百年历史的同仁医院院长的位置。从那一刻起,同仁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担就落在了韩德民的肩上。韩德民就职讲话时向全体职工提出一个要求“团结、团结、再团结,努力、努力、再努力,提高、提高、再提高”。随后,他开始了全面的调研,最终提出“创建一流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宏伟设想。

    但是,改造一个老医院远比新建一家医院困难得多。同仁医院一个科里有60多名护士,可是20多人不上班。韩德民没去指手画脚,而是建立了一个护士库,规定两个星期不上班,岗位转到护士库,然后根据情况重新分配。不过,现在库里没有转进来一名护士。而医院一线岗位的积极性却调动起来了。

    随后,医生也逐步开始实行定岗定编,评聘分开。去年3月,同仁医院向社会公开招聘MBA管理人才。目前,招聘进来的MBA已经承担建设管理工作。韩德民告诉记者,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过去的管理层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造成管理水平滞后,而起用专业管理人才正是大势所趋。

    韩德民对医院管理也有自己的见解,任何事物都有生命,而内在活力是最基本的东西,医院同样也是如此。韩德民的招数就是建立积极的内在机制。尽管韩德民最高的理想是让同仁医院越做越大,但他最大的愿望是“不当院长,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我还是做专家去”。, http://www.100md.com